联系方式Contact

    果博东方登陆不了怎么办?联系:19048888886
    地址:
    电话:
    邮箱: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界资讯 - 以服务型制造引领中国制造创新发展

以服务型制造引领中国制造创新发展

2017-05-12

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国制造2025”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也都将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路径。


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日前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明确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方向和三年目标任务,并迅速启动了政策宣贯和“服务型制造万里行”等工作。


以服务化转型引领中国制造创新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是新常态下精准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探索,时不我待,任重道远。


首先,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动力和压力同步作用。从国内看,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资本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即创新驱动。行业特征则表现为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从国际看,发达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通过效率提升和服务转型维持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同步创新,才能缩短赶超路径,从跟跑者变成并行者甚至领跑者。二是环境和技术同步具备。我国长期以来持续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方面,已有很好的实践和示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普及,为发展服务型制造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了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运营管理方式,催生了平台经济发展,为建立柔性化制造系统和推动产业协同创造了条件。三是供给和需求同步升级。我国从2010年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制造业的供求关系看,需求结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从过去新的消费领域横向拓展为主转向既有消费领域纵向升级为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的阶段性特征已发生变化,个性化、品牌化、绿色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在供给侧,我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大约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20,制造业附加值率只有美国和日本的1/2,还有很大潜力和提升空间。在需求拉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制造业必须更加重视面向客户的研发设计和产品服务等要素投入,将微笑曲线整体抬升,并向高附加值两端延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发展服务型制造也面临三方面主要挑战。一是认识不到位。服务型制造仍是有待探索研究的新领域,对其重要意义和现实路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能力积累。二是发展不均衡。一些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已将研发设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作为重要业务,但大部分企业仍只能提供安装或维修等基本服务。三是公共服务不完备。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撑体系,基础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引导企业对接市场需求、深化产业链协作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要明确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总体方向。


发展服务型制造,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球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重在营造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瞄准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价值化、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进程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发展导向价值化,就是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全面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提升需求感知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形成同步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自身价值的双赢格局。产品服务专业化,就是支持企业聚焦自身核心业务,建立健全基于制造的服务系统和基于产品的服务系统,提升服务型制造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协同化,就是鼓励制造业企业逐步突破生产和服务、企业和社会的组织边界,实现在目标导向下社会分散资源的有机整合,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发展平台经济,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服务方式智能化,就是要加大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和保障力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流程再造,切实推动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的融合发展。业务层次高端化,就是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方向发展。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和我国制造强国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能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带动价值链整体提升。在发展绩效层面,要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一批带动性强的服务型制造重点项目。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发展格局层面,大中型企业内部独立开展服务型制造的部门逐步增多,小微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发展环境层面,制造业企业对服务化转型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支撑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逐步完善,服务型制造的国际交流不断增多。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把握好强化制造和提升服务的关系。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实现服务化转型,是强制造,不是去制造。服务增值必须以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基础,如果没有制造所提供的核心价值,也很难有服务创新的衍生价值。必须要牢牢把握强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点,通过优化服务机制推动制造业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升级。二是要处理好全面推动和重点示范的关系。引导服务型制造发展,要全面发力,在制定标准、完善政策、培育人才上下大力气,通过营造环境来引领趋势发展。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加强示范引领,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推进项目和企业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三是要处理好扶持领军企业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关系。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核心技术强、产业链条长、内部交易成本低、产业协作能力强的优势,鼓励企业提升分工协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要通过构筑公共服务平台,扶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制造业企业积极外包非核心业务,支持中小服务公司面向行业、区域、大型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要处理好普及补课和同步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先进国家在工业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弥补我国在工业2.0和工业3.0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要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和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最后,要落实好发展服务型制造的三大任务。


一是要加强服务型制造政策引导。全面落实发展服务型制造的专项行动指南,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协同。及时跟踪国内外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加大对新兴产业和交叉领域的调查研究和政策储备。健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建立服务型制造的统计核算和评价指标体系。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建立服务型制造专家咨询库,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现场诊断服务。通过案例推广、专著文章、专题报告、媒体宣传等形式,加大对服务型制造理论和实践的宣传推广。


二是要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结合“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鼓励制造业企业提高服务要素投入,在研发设计、流程再造、信息支撑、国际竞争等方面加大实施力度,提升制造业企业产品附加值和整体效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积极扶持和建设一批区位优势突出、制造基础雄厚、配套服务完备的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在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等领域,遴选一批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支持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创新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服务增值。


三是要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鼓励小微企业运用科技、信息、人才等资源,开展个性化特色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信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和服务的协同发展,全面支撑业务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制造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资本组建服务型制造产业联盟。